高科技岂能为作恶“递刀子”
中国妇女报 2023-04-06 11:06:03


(资料图片)

□韩亚聪

“高科技作恶”的泛滥,应该引起足够警惕。

近日,两则新闻引发关注。一个是广州一女子在地铁上的照片被AI“一键脱衣”,造谣者说她在地铁上拍裸照。另一个是某网红特效师通过AI换脸技术、利用电脑后期制作软件,合成了自己与某知名女明星的接吻视频后在网络上公开发布。

当人工智能的门槛不断降低,滥用则变得轻而易举。动动手指,就能拼接出看似真实的图片或视频,虚构无数谣言,让人细思极恐。当所谓的“娱乐”建立在制造谣言、伤害他人的基础上,就已经大大超出了娱乐范畴,触碰到了法律的红线。

就像这两则新闻中,无论是用AI“一键脱衣”生成图片,还是用视频合成技术“接吻女明星”,都是带着满满恶意对女性的公开侮辱、丑化和伤害,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,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。

而令人担忧的是,这样的“高科技作恶”并不鲜见。演员刘昊然曾遭遇“换脸”后公开打假;歌手林俊杰也曾因个人肖像被短视频博主用“AI换脸”技术制作大量鬼畜视频;某高校一男子多次通过恶意P图、特效合成的手段在色情网站上传播多位女性同学的色情内容……诸多案例在提醒我们,当黑科技被“黑化”后,风险如影随形,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。

其实,对于这类合成服务,公安部等多部门曾联合发布规定,强调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法律、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,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。有了“底线”和“红线”,还要多一些示范性意义的处罚案例,一方面震慑不法者,另一方面,为更多相关案例提供解决范本。

引导“科技向善”,还需利剑高悬。对于此类侵权行为,部门、平台、当事人要形成三位一体的防范解决机制,结合部门巡查、平台履责、个人维权构建一张保护网,同时对侵权者要依法快速查办,如此才能实现降低维权成本,提高维权效率,压缩侵权空间。

数字化时代,AI等科技的发展是时代必然,也是社会所需。但如何让科技为我们的生活赋能而不是“减能”,造福而不是滥用,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,更需要不断谋划治理。

猜你喜欢

高科技岂能为作恶“递刀子”

2023-04-06

前2月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5.9%(新数据 新看点) 每日讯息

2023-04-06

4天2帽开启金球模式!赛季冲刺阶段本泽马火力全开

2023-04-06

六大行个人房贷业务“刹车”:2022新增房贷仅占全年新增贷款4.66%-世界即时

2023-04-06

瑞信召开最后一次股东大会 董事长致歉

2023-04-06

维尼修斯本场数据:传射建功&造点,SofaScore评分9.1

2023-04-06

今年第五次!国家发改委再出手 铁矿期货合约远月贴水明显 铁矿价格或震荡下行 天天短讯

2023-04-06

人比黄花瘦黄花是什么意思(人比黄花瘦黄花指什么)

2023-04-05

也叫陈景润!这位青年数学家已投身材料性质相关的数学研究 当前速读

2023-04-05

当前动态:自营盘拖累业绩!23家上市券商21家自营收入下滑,更有4家亏损,这两家逆市增长

2023-04-05

正常开车倒库如何操作(正常开车怎么倒车入库技巧) 世界微动态

2023-04-05

【全球速看料】网传中国电科员工痛批强制加班,四川省市两级总工会介入

2023-04-05

天天速读:特朗普出庭受审!他会被定罪吗?

2023-04-05

3平方公里的南海小岛上,设有中国最小的地级市,意义有多重要?

2023-04-05

永顺县灵溪镇:以“雨”为令 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 环球快看点

2023-04-05

热门推荐